2022年北京冬奥会,“绿色”“环保”成为关键词。氢作为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优势,在助力绿色冬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国内能源行业正大力提升氢能供应保障能力,“氢”力相助绿色冬奥,江苏常熟高新区企业丰电金凯威(苏州)压缩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电金凯威”)也是其中一员。
北京冬奥会期间,大规模采用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保障这些车辆在冬奥会期间的正常使用,2021年底,丰电金凯威带着自主生产制造的12台套氢能压缩机顺利交付给北京冬奥会用氢气重点项目——张家口市交投壳牌制氢充装项目、国电电力张家口制氢充装项目及河北建投张家口制氢充装项目。
压缩机是氢气充装环节的一个核心设备。此次,用于冬奥会制氢充装项目的隔膜压缩机,每台套设备的市场价均超过百万元。在交付的12台套机器中,有6台套是32兆帕氢气充装压缩机,这是目前国内最高压力、最大排量储运过程中压缩机。
简单来说,大部分氢气是通过水电解的方式获得的,为了便于储存和运输、保障运输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对氢气施加压力以缩小体积。丰电金凯威副总经理张海龙介绍:“目前常用的氢气运输车有20兆帕和30兆帕两种压力规格,分别对应了22兆帕和32兆帕的氢气充装压缩机。”
目前,12台套氢气充装压缩机在冬奥会用氢气重点项目现场安装到位后进入调试阶段。这批氢气充装压缩机主要用于氢燃料的储存、运输环节,总体充装量超过每小时10000标准立方米,将成为支撑北京冬奥会交通运输服务的重要保障力量。
那么,成为本届冬奥会技术提供商有哪些科技实力?丰电金凯威于2020年落户常熟高新区,由丰电科技与北京金凯威合资成立,目前已基本形成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示范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的全产业链。“我们公司继承了前身北京金凯威公司的技术力量,可以说在技术上是有很大保障的。”
冬奥会上氢气会在哪里“亮相”?张海龙介绍,张家口市交投壳牌制氢充装项目包括了氢气的生产、储存、运输、加注和应用等方面内容,本届冬奥会赛事期间的通勤运输车辆将采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可达1000辆左右,用氢气重点项目可为交通运输服务提供持续保障。
另外,本次冬奥会的奥运火炬燃料将全部采用氢能源,将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和“环保”进一步结合,这也是历届冬奥会中首次采用氢气点燃的方式。
当然,氢气压缩机也可以在别的方面“大显身手”。张海龙表示,目前氢气压缩机主要用于工业上加氢站的供给,部分炼厂、化工厂也会使用到氢气原料;为了提高品质,炼油厂也可加入氢气循环。而民用方面,氢气压缩机主要应用在氢能电池、氢能汽车等方面。
张海龙认为,目前氢能市场正处于“大爆发”的阶段。不光是氢能汽车的大量研产,氢能冶金也是重点发展方向,在国际上氢能逐步取代传统能源已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丰电金凯威也顺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我们公司自主研发了90兆帕大排量加氢站压缩机,其氢气工况运行考核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后续产品将会进入市场导入及量产阶段,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布局氢能产业,
常熟已形成相关产业链
事实上,对于氢能这一新兴产业,不仅市场看好,丰电金凯威所在的常熟也早有布局。2019年1月,率先发布《常熟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并于2021年7月完成规划修编,印发《常熟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
目前,常熟已基本形成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示范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的全产业链,聚集了40多家氢能源企业,建成3座加氢站,159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数量居江苏第一。
其中,常嘉氢加氢站是常熟第一座商用加氢站,由嘉化氢能、重塑科技、富瑞特装等企业共同投建,于2020年6月竣工并开展示范加氢,运营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200吨的加氢量。“现在常熟有两条线的公交还有部分物流车,每天平均加氢量500公斤左右,随着后期把绿氢、副产氢全部启用,氢气成本往下降以后这个市场还是非常可观的。”加氢站负责人徐叶告诉记者。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氢能被视为能源变革的重点方向之一。2021年8月,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正式获批,苏州名列其中。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企业服务部部长梁红梅表示,通过两年多的努力,现在已经形成了创新研发、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制造以及示范应用推广等方面完整的产业链,希望通过上海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群的推动以及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把常熟氢能产业建设成为长三角新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