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建新:为“中国制造”正名
2022-05-20



庄建新

1961年7月生,高级经济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银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江苏省“改革开放40周年”卓越贡献奖、“江苏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有国才有家”是庄建新的家训。他从一家乡镇企业干起,30多年来,带领企业破除发展桎梏,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也就是在带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庄建新逐渐认识到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中国制造”。 

 

他带领技术团队完成4项国家科技重大“卡脖子”课题的研制任务,取得83项专利,制定9项国家标准,研发25项替代进口的新产品,直接为国家节约150多亿采购成本。



 

“小企业”救了“巨无霸”

长期以来,国外企业在石油石化、火电等领域保持对我国的技术垄断。1998年6月,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企业——燕山石化生产线E-11换热管损坏,由于当时的换热管全部依赖国外进口,燕山石化在全球紧急采购材料,但时间至少需要3个月。

 

“我了解到,燕山石化若停产,每天损失高达7000万元,3个月的损失对于燕山石化的打击是致命的。”谈到这里,庄建新的眼神严肃而坚定。为攻克难题,他带领着研发团队迎难而上,日夜奋战,仅用15天时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研制生产出2350支高精度无缝不锈钢管并顺利交货,为燕山石化减少数亿元的停产损失。

 

当时,他掌舵的宜兴市精密钢管厂刚刚更名为银环公司,在国内还籍籍无名。燕山石化董事长曹湘洪在接见这家公司的“当家人”庄建新时,深情地说:“过去几十年里,燕山石化帮助过不少企业发展壮大。没想到紧急关头,竟是你这家小企业救了我们,感谢你对燕山石化的帮助,更感谢你对国产化所作的贡献。

 

经此一“役”,庄建新团队走上了一条“自主创新、替代进口”的国产化之路。值得一提的是,银环公司与燕山石化“喜结良缘”,并顺利进入国内大型石化企业供应商名录。在扬子石化二期工程、金山石化等重大工程中,银环凭借自主研发能力,为我国石化、炼化的重大项目解决了多项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应用。

 

摘下“钢管行业金字塔上的明珠”

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迎来新一轮增长,重工业增长速度尤为明显,造成电力消耗急剧增长,全国供电处于紧张状态。这不仅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制约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提高电力供应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电站锅炉业的核心技术被国外长期垄断,国内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锅炉的关键材料——高、低加U形管全部依赖进口。

 

危机中孕育着先机。2001年6月,庄建新当机立断,决定承担这项关键材料的研发任务。“不搞科研,难以感受与时间赛跑的挣扎与痛苦。”庄建新坦言,那段时间,他带领技术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2003年5月,银环公司成功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支电站锅炉用不锈钢U形管,并应用在东方锅炉(集团)有限公司首台国产化大型电站锅炉,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2004年4月10日,中国首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锅炉由东方锅炉研制成功,引领着中国大型发电设备的发展方向,东方锅炉因此成为“国产化”道路上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套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锅炉的核心材料——U形管来自于银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把我们称为‘隐形冠军’是有道理的。”庄建新爽朗地笑道。

 

奋斗无止境,追梦脚不停。2006年开始,银环公司开始进军我国另一个被国外技术掣肘的领域——核电。“大锻件、主泵、U形管”一直是制约核电发展的三大瓶颈,被国家列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世界各国核电站使用的蒸汽发生器用管材,被称为“钢管行业金字塔上的明珠”。当时,仅有法国、日本和瑞典三家企业有能力生产。2007年,银环与宝钢合资成立宝银特种钢管有限公司,专业研发和生产核电蒸汽发生器用690U形换热管,使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探索,2009年12月,宝银公司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套百万千瓦级蒸汽发生器用690U形管,并用于广西防城港核电站1号机组;2013年,宝银公司成功研制出第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蒸发器用690U形管,用于山东石岛湾核电项目国和一号示范工程。

 

宝银公司在核电站蒸发器用U形管取得的成就,打破了国外长达45年的技术封锁和垄断,使我国成为继法国、日本、瑞典之后,第四个有能力制造核电站蒸发器用U形管的国家——中国核电终于用上了“中国芯”。

 

说起这样的成就,庄建新认为这是他一生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国外认为我们做不出来,我们不仅做出来了,而且在技术标准上还领先国际同行,产品在工程应用上比国外还要好。

 

2013年6月,随着国家积极推时混合制改革,在众多企业仍在驻足观望、踌躇不前时,银环公司快速进入资产重组阶段。他们先后引入中国广核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增资重组宝银公司,成为国内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排头兵,形成了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到公司的管材制造、延伸到下游的工程应用于一体化的合作模式。这种覆盖上下游产业链条的模式推动了银环的持续发展,使其成为了中国钢管市场上的巨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庄建新认为,企业的发展要想走得更远,必须瞄准市场,突破技术瓶颈,拥有拳头产品,保持行业领先。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强大的战斗力。多年来,庄建新坚持人才兴企战略,坚持外聘内培模式。他认为,既然要引进人才,就要引进最顶尖、最优秀的人才。为此,在钢管行业引进和聘用6名院士及国内外专家团队的同时,2012年9月,他第一个在无锡引进了2013年的诺贝尔奖得主——理查罗伯茨,他是国际生命科学领域杰出的科学家,是断裂基因与RNA剪切发现的鼻祖。

 

理查·罗伯茨爵士与银环公司合作成立了研究院,开创了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与诺贝尔奖得主牵手合作的先河,并成立江苏省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在全国引进尖端人才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之后,庄建新先后建成“三站三中心”,即“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银环分中心”“江苏省高性能特种精密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聚拢海内外一大批优秀的高端人才。中科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先生是企业高级顾问之一。

 

“年轻骨干是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庄建新提出“依托70后,重用80后,培养90后”的人才理念,以及“5%后备干部、5%优秀、5%末位淘汰”的培养模式,顺利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目标。创办企业后备人员培训班,近两年从中择优提拔十余名年轻骨干成为企业中层干部。

 

庄建新向来公司参观调研的专家介绍企业经营情况

 

庄建新说:“企业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过去的世界领先并不等于今后的世界领先,任何时候都要危机感。”为此,企业一直秉承着“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创新发展思路。目前,银环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有能力研制第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用换热组件的高端装备制造型企业,在高温堆、快堆、小堆、空间堆等领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恪守对人民的承诺

作为江苏省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庄建新从没忘记自己的代表身份,恪守着当选之初对人民群众许下的庄严承诺,始终把企业使命与家国情怀、实业强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庄建新每年都通过深入调研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特别围绕群众及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不仅是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而且提供解决问题的举措供给政府部门参考解决。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每次会前,他都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实情,他的每一次发言都是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实际体会,并且数据详实、有理有据。因此,他的审议发言总是“底气”十足,也多次受到省领导的高度评价。他还坚持每年根据调研情况汇总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积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政府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

 

他提出的《关于扶持中小科技型企业转型发展的建议》,得到省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出台相关文件,实现中小科技型企业快速转型发展;《关于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的建议》,既解决高层次人才水土不服问题,也打破企业发展人才瓶颈;《关于企业家分层次到市、省、中央党校培训学习的建议》,则认真分析了当下企业家队伍创新创业激情消退等现实问题,提出要建立企业家队伍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铸造堪当重任的企业家队伍。《关于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的建议》,提出要构建公平公正社会价值体系,切实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怀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多年来,庄建新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经常深入基层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力所能及地为社会贡献力量。

 

前些年,庄建新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有许多老年人由于子女白天需要工作,自己又行动不便,吃饭经常有一顿没一顿,这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随后,他联合多位爱心企业家,参与筹建了东郊社区爱心配餐中心,每天为小区的高龄老人免费配送热腾腾的午餐,让老人们不再为生活所困,也为子女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得到了老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他先后为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无锡太湖学院、江苏省宜兴中学等设立了助学金和奖学金,帮助一大批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并顺利完成学业。

 

除此以外,他还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每年捐赠宜兴市慈善基金会,对口支援陕西革命老区,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企业家代表的良好形象。

 

庄建新曾多次参加检察机关举办的各种活动,作为企业界代表,他常为检察机关护航民营企业发展而点赞。谈到对检察官的期待,庄建新说:“希望检察机关当好民营企业的‘老娘舅’,知企所忧、帮企所盼、解企所难。”

 

一方面,以求极致的标准和态度,同民营企业健全日常联系机制,深入了解企业家的司法诉求;另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虚假诉讼,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体系,用司法保障营商环境,切实让民营企业感受到来自检察机关的法治温暖。

来源:全球锡商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