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16日,由江苏省工商联组织的“江苏千亿民企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陆续走进苏州、南通、无锡、常州、南京,探寻复杂经济形势与疫情冲击下,江苏千亿民企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民营经济在江苏发展中功不可没,占据半壁江山。“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江苏共90家民营企业入围,较去年增加7家。全省范围内,今年民营企业200强的入围门槛达42.79亿元。其中,前100强门槛超过161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达70.34亿元,比上年增加12.61亿元,充分彰显出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贡献。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和经济形势,以苏宁控股集团、恒力集团、中南控股集团为代表的11家江苏民企营业收入突破千亿,较去年增加1家,龙头引领效应进一步彰显。亮眼答卷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党建为魂 引领企业逆势而立
立足发展促党建,为江苏民企认清大局、把握大局、服务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评出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亨通集团一举拿下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包含超微型气吹光缆及气吹数缆工艺等技术。这些项目含金量高、影响深远,党员骨干在创新研发中发挥着带头攻关作用。集团研发团队党员骨干表示,危难关头,就要拿出党员的榜样力量。越是“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就越要想法设法去破解,这样才能赢得国际化竞争的主动权。
亨通大直径超长预制棒光纤拉丝智能车间
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的带领下,亨通把党组织定位为引领企业发展的主心骨,探索出“一把手抓一把手”“阵雁式党建”“融入式党建”“党员教育O2O”等一整套契合自身发展的党建模式,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站在中国1/4里程光纤亨通造的新起点上,过去的一年在崔根良看来是机遇。“越是困难挑战,越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要浪费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要善于居危思进,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
同样来自于苏州,国内化纤巨头恒力集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于2017年创造性提炼总结出党建品牌——“丝路先锋”。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为恒力造就了一支战斗力强、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也为集团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疫情爆发后,为保障口罩作为医疗防控物资及时有效供应,恒力石化第一时间调整产能结构,将聚丙烯装置的产能调至最大。以党员为首的许多一线员工在除夕之夜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岗位全力投入紧急救援的生产活动。据悉,恒力石化聚丙烯装置年产能60万吨,具备每天生产4亿只口罩原料的能力,最大限度缓解了全国原料紧缺情况,保障了原料市场价位平稳。
恒力石化医用聚丙烯生产线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峰表示,在党建这一“红色引擎”的助力下,恒力将继续围绕化工全产业链主业,不断整合煤化工与油化工的产业优势,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到“一块煤到一匹布”的新跨越。
创新驱动 激发企业顺势而为
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技术革新、降本增效始终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永恒课题。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江苏共有66家民营科技企业入围,较上年度净增3家,占全省入围民营企业总数的73.3%;入围的66家民营科技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近3.6万亿,平均营业收入达545.5亿元,分别较上年度增长15.3%和10.1%。
作为国内领先的纤维研发、生产企业,去年以来,盛虹集团不断攻克再生纤维技术壁垒,加速再生纤维产业化进程,以废旧塑料瓶为原料生产高品质涤纶长丝,品质在业内遥遥领先。
盛虹再生纤维切片
集团工程师王中明表示,盛虹今年将投产的6万吨项目,将再生纤维的产业链又往前推了一步——直接从瓶片纺丝。“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中间省去的切片环节,能让再生纤维的生产成本降低8%左右。项目投产后,相当于一年回收利用100亿个废弃塑料瓶。”
9月以来,由协鑫集团创新研发出的FBR颗粒硅项目相继在江苏徐州和四川乐山两地投产,备受业界关注。“历经十余年研发,本次协鑫扩产的FBR颗粒硅项目,正是光伏材料革命的产物。”保利协鑫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刘福介绍,相较于传统工艺,FBR工艺生产技术流程更短,后处理工序更少,将有效缓解单晶市场复投料需求日益激增问题,为中国光伏产业平价上网提供更高科技、更优工艺、更低成本的智造高端产品。
没有浓烟滚滚,没有污水横流,如今的钢铁厂早已颠覆刻板认知,绿色环保、循环可持续成为新的代名词。今年8月,总投资1000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示范工程项目在南通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江苏省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重点示范项目,一年时间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全国首个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江海河铁多式联运的钢铁企业。
中天绿色精品钢示范工厂项目开工现场
如何处理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锌尘泥,一直是钢铁行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位于苏州张家港市的沙钢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建设“转底炉”,利用先进工艺“变废为宝”,赢得环保和效益双丰收。作为集团2021年重点项目,沙钢“2号转底炉”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将更多的锌、铁等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创造效益,还将再造“绿色”钢铁工艺流程,促进企业环保水平再上新台阶。
智慧转型 助推企业乘势而上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数字化赋能已成为传统企业转型求变的共识。
“要行大船,必涉深水”,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看来,零售业的每一次变革,都应是主动感知消费者新消费需求变化的结果。作为零售服务商,“90后”苏宁在今年迎来创立30周年,从初创时期专营空调到近些年来的智慧零售,再到如今的“零售服务商”,苏宁正迈向云化发展、开放赋能的新阶段。
苏宁物流推出“直播仓”直击电商物流难题
未来,苏宁将持续加强在小微、农村、实业制造三个重点领域的赋能。以科技为驱动,进一步夯实并输出供应链、物流、场景、金融和技术等核心服务能力,开放赋能产业生态中的中小微经济体,为社会释放更大的价值。
作为无锡地区首家千亿级企业,在今年“直播带货”的新赛道上,海澜之家抓住复苏的黄金窗口期,将直播带货模式融入到日常销售环节中,并通过云发布会、进驻明星直播间、邀请网红带货等方式把握产业新零售风口。对于线下门店,海澜则推出“场景+新零售”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无接触式“云购物”。线上下单,一个小时内便能收到货物。这些衣物在出库前均已经过安全监测和消毒,保障源头上的健康安全。
海澜集团直播间
当下,“中国建造”正加速转型“中国智造”,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围建而不唯建,是南通三建转型升级的总的战略思路。”南通三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执行总裁张福斌说。
围绕建筑主业,南通三建打造了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为核心的集采供应链平台,有效解决行业内的普惠金融难题。2020年平台交易量突破千亿元,获评“中国产业互联网百强企业”;由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持的科研成果——“高品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关键技术与应用”,通过信息化施工的智慧管控体系,形成了一整套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高效率建造关键技术,大大推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品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在全球经济形势和疫情防控的双重不利影响之下,江苏千亿民企坚持做优做强、危中寻机,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全面复工复产推动“六稳六保”目标实现,用创新引领夯实产业链基础,并在关键环节达到了自立自主。同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也助推了智能制造的实体经济,彰显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在外界眼中,诞生于鱼米之乡的苏商低调务实,但走近就会发现,对大局大势的敏锐似乎是苏商与生俱来的本能。只要看准机会,他们从不缺乏“孤注一掷”的魄力;越是危机挑战,越能淬炼出苏商的“独门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