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网约车供需市场出现较大变化。据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显示,去年6月30日至今年6月30日,全国新增4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新发放126万本网约车驾驶员证,新增的网约车运力为行业市场带来了以下变化:
一是市场更加混乱。据部分地方监管部门的通报显示,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各网约车平台公司为抢占市场打“价格战”,通过“特惠价”“一口价”等方式吸引流量,放松准入把关,使不合规网约车数量进一步上涨。同时,平台公司瞒报营运数据,安全管理把控不严,造成2023年上半年网约车交通事故数量大幅上升,给乘客的安全出行带来极大隐患。一些不良司机也开始出现,如乱收费、故意绕路等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司机因为出车率低、评分不高而心情焦躁,对乘客的态度变得恶劣,这些问题影响了用户体验,也损害了整个行业形象。
二是部分网约车流量聚合平台势力范围逐渐扩大。网约车流量聚合平台只匹配资源,不亲自提供网约车运力,通过比价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比价途径实现引流并抽成。高德是聚合打车平台的代表。目前,高德和美团为聚合平台代表,公开资料显示,高德率先于2017年上线聚合打车,美团也已经放弃自营打车业务,全面转向聚合模式。目前,高德与滴滴市占率接近3:7,高德日活用户稳定在1.2亿左右,日均单量在今年2月突破800万。
三是网约车司机收入明显下降。据有关专家和部门研究,当前网约车运力已过剩。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业内一般判断,城市内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的比例保持在1:3较为合理,不少城市已经发出了运力过剩的预警。如:截至2023年6月,重庆中心城区取得网约车运输证的车辆达10.1万辆,而巡游出租车的数量大约为1.6万辆,远超1:3这一比例,8月3日,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发布网约车投资经营风险提示称,重庆中心城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提醒经营有风险,入行、入职务必谨慎。更多的司机加入导致市场竞争更激烈,让“一口价”或特价订单流行开来,直接体现就是司机收入的下降,一名深圳的网约车司机说,以前每天跑11小时左右,每个月能挣到快2万元,现在一天跑个20多单,大概只能挣到300多元,有时去掉租车费和油费,每个月实际到手的收入更少;一名司机崔迪(化名)告知澎湃新闻记者,一口价订单已占据其整体单量的30%-40%,如不接“一口价”,他每日流水量会极度缩水。
相关建议
据了解,目前尚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较为常见的做法如下:一是暂时冻结网约车平台和入场许可;二是向市场充分披露信息,把供需信息充分传达给从业者和投资者;三是加强行业合规建设,一方面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各大打车平台要制定详细抽成规则,将不同订单类型、不同时段抽成比例提前告知网约车司机,另一方面网约车行业监管部门应明确要求网约车平台要进一步提高合规网约车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