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 江苏省总商会
苏商天下
周恩来留学日本的心路历程(二)
来源:江苏党史     日期:2021-04-26

 

  “要真有‘混世魔王’之本领、‘中人’之资格”

  二月十八日,星期一。

  (眉头格言)大利所存必有两益,损人利己非也,损人利人亦非也。(斯密亚丹)

  (修学)新陈代谢。

  (治事)早起续昨致弌叔书。

  今天早晨,我给弌叔的信上面,写了很多的话,中间有一段,提到我这几天革新的事情,我说我现在心里非常快活,想起我从前所“思”、所“学”、所“行”,实在是无一可取。与弌叔来信所说的“究其所得大可标之门外”一句话,一点儿也不错。弌叔又说道“为社会造一混世魔(王)”,“大都不过中人之资”,按着弌叔的意思,是说现在之学生大约多归这两流。我看现在的学生,连我算在内,要真有“混世魔王”之本领、“中人”之资格,那社会还能多有些进化的事业、太平的景象,恐怕连这个“本领”这个“资格”还没有呢!我但期望我的“思”“学”“行”三者,能顺着进化的轨道、自然的妙理去向前走,也不管是“混世魔(王)”,是“中人之资”。……

  周恩来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收到的以及回复的明信片、信函,全部分成两类,一类是同学间,一类是亲属间,没有紊乱的地方。而在亲属间信件往来中,夹在四伯父、三伯父、生父等之间有一个叫“弌叔”的人,第一次出现在1月14日那天日记中,以后有多次与之通信交流思想心得的记录,直至8月16日周恩来两次考学失败后归国时,在北京京兆署,“与弌叔作竟夜谈”。2月18日这一天,周恩来实际上认同了这个“弌叔”对他的教诲,他要练就“‘混世魔王’之本领、‘中人’之资格”!

  笔者向专家请教,这个“弌叔”应该是周恩来的一位堂叔,也应该是周恩来唯一的一个堂叔,不然怎么叫“弌叔”呢?而且这个“弌叔”在周恩来留学日本期间,尚在北京京兆署做事,有见识,与周恩来联系紧密,特别是周恩来与之能够交心。只是在周恩来留学归国后,他再没有出现过。

  二月十九日,星期二。

  (眉头格言)学者万病,只一个静字治得。(吕新吾)

  (修学)二十世纪之新国家主义。

  (治事)晨起读书,兴味大增。

  现在一班中国人,多半是因为现在的政局全在几个武人手里拿着,从此往后很不容易从他们的手里去替他管理政事。……就生来许多的念头,以为将来的政局,非励精图治,在军事上头着手,很不容易把这班相传不绝的“北洋系”“士官系”推倒。有这一想,于是“军国主义”的念头非常坚固。……对于政治,也是想去行那贤人政治的方法,排斥真正的民本主义。这种主义,差不多现在号称有见识的人,都是这么想,就是我也是这里头的一个人。然而细细地考究起来……“军国主义”在二十世纪上,我看是绝对不能存留了。我从前所想的“军国”“贤人政治”这两种主义可以救中国的,现在想想实在是大错了。二十世纪的进化潮流上,要不行国家主义、世界主义,那是自取灭亡的。试看看德意志的军国主义,现在能容留么?中国人喜欢闭着眼睛说话,也不看看世界的大势,观察进化的潮流,就瞎编派事情。这种主义哪能够站得住呢?

  周恩来通过读《新青年》等杂志和进步书籍,接受了其中所持排孔、独身、文学革命诸主义,也抛弃了原先的军国主义、贤人政治之类的“闭着眼睛”说的话。

  因为农历春节放假结束,又因为台东区的“日暮里”贷间离神田区的东亚学校距离较远,自2月19日,周恩来开始上午在家自习,下午去上课,晚上再回来自习。因为考期临近了。

  二月二十日,星期四。

  (眉头格言)教育者将使儿童为自主自治之人,非使儿童为主治于人之人。(斯宾塞)

  (修学)推翻军国主义。

  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眉头格言)国家基础在于少年教育。(大奥志尼)

  (修学)读书真有乐。

  (治事)晨起读书。午间至神田上课……课后毕归来,保田君语我以迁居事,定于二十四日。晚读至一钟,就寝。

  这一日周恩来没有记日记,自习、上课、自习,紧张得很,可同屋的“保田君语我以迁居事”,而且3天后一定要搬走。觅个又便宜、又便捷、又安定的贷间,好难哟!

  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眉头格言)自私之人,不独害人,终至害己,以其为群所不容也。(赫胥黎)

  (修学)无

  我从这天起到三月六日,因为预备考高师的缘故,日记没能够天天写,仅仅将治事栏记上,现在高师已经考完,榜也出了,我的名字也没能登上,“名落孙山”,那是不用说了。……

  周恩来得悉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考试定在3月4、5、6日,又忙着“觅贷间”,自2月22日这天至3月6日考试结束,他每天只记录一个气候、治事,连修学的警句也没有了,以上的日记是后来补记的。

  2月23、24日两页上,补记了《上海时报》刊登的一个欧战发生至民国六年间中国向日本所借的“借债表”,并写下了自己的感言:“以上的数目是仅仅的在欧洲战争以后到民国六年年底借日本的款项,民国七年的币制垫款、电信借款、参战借款还没算,已经快到了一万万元的程度,利息平均全在六分以上。算上银价的亏折、经手人的分肥,国家实得也不过半数。至于条件上无形的损失、利权的剥夺,那更不堪设想了。”周恩来暗暗地计算着其中的危害性。

  2月24日,周恩来“觅贷间”不得,上午搬到同在神田的王朴山(葆曾)夫妻所租房间的二楼同住。下午与好友张鸿诰(轮扉)一同去神田报名(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2月25、26日两页上,补记了1917年间由海关调查得出的外国人住在中国的人数及公司数目。周恩来没有评论。  

  2月28日,(治事)晨起读书,午间往阅贷间,因现居处须移故也。……晚至十二钟寝。

  3月4日,(治事)六点钟起,轮扉来偕考高师。上午试日语、数学、地理三科。下午试历史。归来预备明日考事。

  3月5日,(治事)晨起访轮扉,偕考师范。上午试英语、理、化、博物四种。下午无,既归,预备明日口头试验,并沐浴更衣。

  3月6日,(治事)早起往访轮扉,遇于其馆中门口,偕往高师。上午试口头问答。下午试检查。

  3月7日,星期四。

  (眉头格言)学莫先于义利之辨。(张南轩)

  (修学)独立勿若藤枝弱。

  这一天的日记页上还是空白。但周恩来这一天开始写“修学”警句了,“眉头格言”上印的“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修学”上他自己写的“独立勿若藤枝弱”,不正是他的不足、弱项么?

“自新不已”

  三月九日,星期六。

  (眉头格言)学者自不欺暗室始。(程伊川)

  (修学)自新不已。

  (治事)晨起书信数通。下午往东京堂购英文书数种。三钟往日比谷公园……

  前几天,因为预备考高师的缘故,精神过于疲倦。今天起来就打算到外边走走,山兄劝我到日比谷公园去。我听他话,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坐电车去。……最叫我动(受)感动的就是一帮男女学生,成群结伴到这园子来,看书的看书,游戏的游戏,运动的运动。无论做什么事,总含着点教育兴味。我走到个地方,看见两个小女学生蹲在地上堆土。我以为他们是和中国小子玩土一样子的意思呢。等到走到面前看,原来是从他处将些无用的草移来种着玩儿。我这么一看,才知道日本小学的教师真正有教育本领。要是中国的小孩子玩泥,一定是要拿他的尿当水,来和泥了。小孩子没有知识,这种指点全仗着家长、教师去告诉他去做。中国人开口便说“东洋褴褛之邦”,仔细想来,日本何尝是褴褛呢,想怕中国不免有些没出息的样子了。举一反三,我想起日本的国民无怪他瞧不起中国人,他的知识实在是从小儿就练出的。中国人一知半解,哪能够讲到开通呢。

  周恩来忙完考试,中间穿插着搬家,“精神过于疲倦”,他上午“往东京堂购英文书数种”,下午往风景优美的“日比谷公园”放松。当他看到园内日本小学生的举止,联想到国内的教育制度,还有上次房东索要房租的经历,心里首先想到的是“自新不已”!

  三月十日,星期日。

  (眉头格言)扶持气质全是学问。(吕新吾)

  (修学)无

  (治事)晨起往东京堂观书毕,……两点钟,日人松村先生来,希天亦继至。晚至青年会阅报,雨益大。

  我自从考完了师范后,心里头非常的着急,以为七月里考第一高等,功课若不预备好,定然没有取的希望。要打算取上,非从现在起用功,断然没有把握……今天拿起笔来,按着昨天所想的写了一个功课表,打算从明天起首去做。我想我从入学校到现在已经七年了,除了学校定的课程以外,我向来没有自己定过课程表。今天忽然破了我的例,做了我没有做过的事。我想这个课程一定可以成功的,并起(且)我也很盼他成功的。

  每个星期日是不上课的,只有青年会的月会活动会安排在星期日进行。

  周恩来打小是个温顺、听话的孩子,大年初一日记中是一边倡导着“三新”“有如三宝”,一边还讲着“守着家规”的话,这会儿又说到要突破学校惯例,自己给自己定计划。想来,这跟他立志“去开一个新纪元”,做一个“二十世纪之新国民”,“要真有‘混世魔王’之本领、‘中人’之资格”有关。

  也许,这跟这一日那个“日人松村先生来”有关。据中日学者考据,这个松村先生极可能是周恩来一边到东亚学校上预科,一边跟一位叫“单人教授”的学习日语的是同一个人,也即东亚学校的校长松本龟次郎先生。《学校日记》中6月17日的“治事”中,就将单人教授、松村、松本同时写出来了。松本(即松村、单人教授)先生,是一位对中国友好,志在联络中日文化交流的热情使者。他在与周恩来的授课交谈中,一定得悉周恩来的心理轨迹。他关心周恩来的考学情况,也许是提前告诉周恩来考试结果。以前是周恩来到单人教授那儿上课,这一次是单人教授到周恩来这儿来。松本先生的到来,又一次鼓舞了周恩来,燃起了他“自新不已”的斗志和勇气。1985年松本先生曾被日本政府授予“为中国留学生奉献终生的人”光荣称号,并立碑纪念。

  也许,这也跟这一日那个“希天”有关。“希天”,即王希天,吉林人,是周恩来到了东京后认识的学长,他1915年留学日本,1917年便考上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他的到来,除了安慰周恩来外,一定也带来了许多考学情况,当然包括7月份考第一高等学校的消息。

  三月十一日,星期一。

  (眉头格言)顺吾意而言者,小人也,急远之。(申涵光)

  (修学)孤剑。

  从今以后,埋起头来读书,友朋的来往书信的投报一概都要简单,除了有要紧的事外,万不可荒废我的正工夫去做别的事。俗语说得好“铁杵磨成绣花针”,只要我的志向坚,所期望的事没有不成的。按着我定着的表,一天是睡觉用七点钟,读书十三点半钟,休息同着一切事情三点半钟。每逢星期,我打算着除去找朋友谈谈以外,必定要找一个清净地方去憩憩脑筋,或是公园,或者是野外,带着书籍去念,想着一定是很有意思的。按着我的打算去做,一毫的杂念也不去想,身体自然不能受伤,恐怕还要强健。饭食我自己做,不吃荤食,不吃早点心,按着卫生道儿去走,自然没有病可生了。我想我守着这“素食”“不婚”两个大主义,生命不用说可以长了好些年,就是我那“报恩”后离去世界的念头,也觉容易行了许多。思想起来,我觉得非常的痛快了。

  周恩来3月9日至11日的日记是一气写就的,占了3天的版面,前后相继。

  周恩来预感到“考试落第”,他又一次对自己提出新要求,“自新不已”,“孤剑”奋起!

“恐怕要拿俄罗斯作头一个试验场了”

  三月十二日,星期二。

  (眉头格言)慎于言者不哗,慎于行者不伐。(韩诗外传)

  (修学)素食主义。

  (治事)晨起殊晏,前日方立志起早用功,今便如是,此后宜痛改之。午间轮扉来,三点钟往单人教授处。归来购书两册。晚读书至十一点钟寝。

  晏,就是迟;殊晏,就是很迟。周恩来在日记中自责自己。此后,他一边静候发榜消息,一边按照自己定的课程表学习与生活,一直到3月20日,只有“治事”,“修学”也极少,都没有日记。  

  三月十七日,星期日。

  (眉头格言)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理相干,可以理遣。(卫玠)

  (治事)早起甚晏,轮扉来告我往经理员处见全榜,知无我名,心大定矣。午间饭毕偕山兄收拾室中……晚,理发,在外食,至青年会听演说。

  “落第”“大定”,收拾、理发、听演说,一切照旧。

  一同报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高师”)的好友张鸿诰考上了物理科,后来连第一个月的官费补助他也领到了,可他的愿望是想先上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一高”),然后再上帝国大学学工科,而若报考一高,就必须先从高师退学,可他又担心万一考试失败,连高师也上不成了。他找周恩来商量怎么办?周恩来劝导他说,不能只顾一时得失,动摇多年的志愿,而应考虑国家的需要和个人在哪方面可能发挥更大作用,以决定取舍。你既然能考上高师,为什么怕考不上一高。经周恩来启发,张鸿诰决定退学高师,转而与周恩来一起准备考一高。

  三月二十一日,星期四。

  (眉头格言)汝若欺本心,本心必复汝之仇。(利差特)

  (修学)毋自欺,精一,寡欲;坚忍精进,预备工夫。

  今天是日本“皇灵祭”的日期,各学校放假。……菜做着的时候,我打开梁任公所编《意大利三杰传》来念。这篇传记,我已经读过多少次,……每次读《三杰传》,心里头总觉有一番感慨。……在日本有上半年的阅历,所以读的时候,感触的地方益发添了许多。

  这一日学校放假,他在租屋内一边“自做食物食”,一边读梁启超的《意大利三杰传》,自己给自己增添精神食粮。周恩来后来常常对亲友们说:“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能做一个很好的豆腐菜。那时候,经常吃自己做的菜。”对留学生来说,豆腐菜也许正好适合他清贫的生活状况。

  也自这日起,直到4月22日,整一个月中,周恩来的日记中只有“治事”,鲜有“修学”,更没有日记,他在努力学习,迎接下半年的考试。  

  三月二十四日,星期日。

  (眉头格言)为学莫先于辨诚伪。(刘念台)

  (治事)下午同学会开会,到者二十人,欢迎新至同学马君等。冠贤约余演说,余乃述余近感。

  这一日,留日南开同学会借汉阳楼举行月会,周恩来作《吾人日后求学方针》讲演,讲演内容后来发表在南开校刊《校风》第92期(1918年4月4日)上。南开学子在日本留学的情况,《校风》总是第一时间报道。  

  四月三日,星期三。

  (眉头格言)念虑有常,动必无过。(明仁孝文皇后)

  (治事)晨起山兄面部忽肿,疑旧病又发。……阅英文报,知日政府又提出二十条要求于中国矣!

  同屋合住的“山兄”(王朴山)身体一直虚弱有病。周恩来一直关心他。这一次病体发作,很是厉害。周恩来及时协助送他到医院救治。

  周恩来2月23、24日两页日记中,就曾补记了《上海时报》刊登的一个欧战发生至民国六年间中国向日本所借的“借债表”,他还暗暗地计算过其中的危害性,今见报上报道日政府向中国提出二十条要求。该来的迟早要来了!

  四月四日,星期四。

  (眉头格言)学莫先于立志。(王守仁)

  (治事)早起因思昨日日本要求事,我政府尚愤愤奈何!

  自此日始,周恩来又恢复了早起床、上下午都去听课、晚上回家再继续读书的学习方式,一直持续约一个月。周恩来去东亚学校、单人教授处上课,往返是很辛苦的。

  自此日始,周恩来开始关注“拒约运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不是周恩来的做派!  

  四月十二日,星期五。

  (眉头格言)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韩诗外传)

  (治事)早起往季冲处见范翁先生,并信天夫妇。下午归来,三钟往视山兄病。……

  这一日,南开校董严范孙(“范翁”)等一行赴美国途经日本,约见南开学子们。周恩来的课也没能上,便赶去见恩师。随后赶去医院探视住院的王朴山(“山兄”)。  

  四月二十三日,星期二。

  (眉头格言)为学第一工夫,须降得浮躁之气定。(吕新吾)

  今天晚上,我到“东京堂”去买书,抽空儿看一看新出来的杂志。见着一本新近出版的《露西亚研究》,杂志上头有一篇文,论的是露西亚现今的党派,分的很详细。我在那里看了一遍,暗暗地记了个大概,我现在把它写下来:

  俄罗斯的国民在1817年的时候,因为“拿破仑”刚从“莫斯科”打了败仗回去,给俄国人留下不少的民族思想,所以一般国民受了他的影响,创了一个会,名字叫做“十二月党”,这就是俄国有革命党的起源。等到1862年,俄国的青年志士看着俄国政治上的腐败,农民受有资产人的压制,要不加一番的改革,俄国的进步一定是没有望的。于是打了个“自由与民主”的招牌,在各处秘密结社,……因为这事(是)革命的事情,虽然说有些停顿,但是国民的心里头对于这一般人非常表同情,政府越压制得利害,国民想改革的心越发坚固。百折不磨的精神,一直等到去年的春天居然把俄罗斯皇帝的位子推翻了,组织临时政府,俄国的国民也算幸福极了。但是革命的党派亦甚复杂,……这也是改革必经的阶段,不独俄罗斯是这个样子。按着俄国现在党派,大概分作三个名字:一个叫做“立宪民主党”,这党的主义多半是赞成君主立宪、责任内阁的制度。革命后,头一次掌权的人就是他们。一个叫做“社会民主党”,这党中分作两派,一派是“过激派”,他的主义是主张完全的民主,破除资产阶级的制度,实行用武力去解决一切的党纲。他的行为大半与社会革命党很接近,党魁就是现执政的“赖宁”氏。还有一派是“温和派”,他的主义是民主,如办不到则仍主张君主立宪。……第三是“社会革命党”。党中分作三派,第一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派,这派的人是农民中产阶级的……他们的主张非常的和平。第二是“国家社会主义派”,这派人主张将土地收归国有。第三是“激烈的社会主义派”,主张极端的破除资产阶级制度,他的主义很与“社会民主党”中过激派相合。总起来说,俄国现在的各党派,除了保皇党少数人外,大宗旨全不出于“自由”“民本”两主义。按现在情形说,君主立宪的希望恐怕已没有再生的机会。过激派的宗旨,最合劳农两派人的心理,所以势力一天比一天大。资产阶级制度,宗教的约束,全都打破了。世界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恐怕要拿俄罗斯作头一个试验场了。

  据日本学者考证当天的报纸,周恩来转述的意思是正确的。“赖宁”氏,即列宁。

  周恩来初来日本的时间是1917年10月,正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夕。他1971年1月29日在同来访的日本友人后藤钾二先生的谈话中,回忆了这件事情:“我来日本不久,刚好十月革命爆发了。”“关于十月革命的介绍,我在日本报纸上看到一些。那时叫‘过激党’,把红军叫‘赤军’。”但这当时对他的思想似乎也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而正是1918年4月23日这天晚上去东京堂买书,随便看看新出的杂志,从《露西亚研究》偶然看到这篇论述俄国党派情况的文章。他是根据自己的追忆写下了这800多字的详细摘录,写在23、24、25三天的日记页面上。这篇文章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思想又泛起了涟漪。  

  四月二十五日,星期四。

  (眉头格言)知不足者好学,耻问者自满。(李邦献)

  (治事)晨起读书。午后涤非来告以彼与南开同学五人均考入庆应大学,闻之甚喜。

  这一天因为页面被占,没有日记,只记下了一同赴日留学的张涤非来告诉他等5人都考入日本庆应大学的消息。周恩来“闻之甚喜”,可他的“喜”从何来了?

  周恩来在这一天眉头格言的“知不足者”的“者”字上,用毛笔画了一个圆圈,他意识到他要做一个“知不足者”!  

  “不归国真正之方针及反对派自处之地位”

  五月二日,星期四。

  (眉头格言)不达事理是为腐儒。(彭兆孙)

  (修学)无常人之所不及,终不足以有为。

  (治事)上午读书、阅报,上课外无事。下午课毕,……七点钟在青年会学会话,课毕观报多时,国事益坏矣!

  近一二日内,因中日新约将成立,此间留学生有全体归国之议论。一高生殷汝潮首先发难,一高同窗会开会赞成之,举代表八人,四处游说,发布传单,征集各省同乡会、各校同窗会意见。

  周恩来在眉头格言的“不达事理是为腐儒”的“达”字上,画了一个圆圈,以示明白事理的重要。

  五月三日,星期五。

  (眉头格言)虚伪为品性之大害。(康德)

  (治事)……闻留日学生将发起全体回国事。

  一高同窗会今日实行,宣布归国主张,办法未议。……发难中,有破指血书者。

  五月四日,星期六。

  (眉头格言)检点一日所课,有阙则补,有疑则记。(张杨园)

  今日各省同乡将以开会,议留日学生全体回国事。下午数省表决归国。余于斯事持消极反对主义,闭口不言。

  五月五日,星期日。

  (眉头格言)膏粱子弟,学宜加勤,行宜加励。(柳玭)

  (治事)今早外间议论益歧,余因蓬、涤、希三兄均为返归主干人物,故今日首见涤愆与代议办法多条。下午蓬兄来,轮扉亦继至。

  周恩来在5月5日的眉头格言的“膏粱子弟”的“弟”字上画了一个圆圈,表示他也是一个“膏粱子弟”么?

  周恩来在5月5、6、7日三天的日记栏上,详细抄录了由他和吴瀚涛(涤愆)起草的《留东各省及各校代表会议议决事项》文本的导语及14项条文。还记录了:“五日晚各省同乡会、同窗会各干事或代表,聚议于一高聚(俱)乐部。”“五日直隶、河南、江苏、湖北、云南、四川、贵州、山西、山东、陕西等省均表决赞成归国。”

  五月七日,星期二。

  (眉头格言)人所以异禽兽者,以其有仁义也。(郑义宗妻卢氏)

  (修学)国耻纪念。

  (治事)昨晚止于蓬兄处,今早往访冠贤,与论不归国真正之方针及反对派之地位。

  昨日各省同窗会干事代表聚议于淮新号假宴会为名,选举归国总机关干事。事毕,被日警拘去,旋释。昨日议决回国者有广东、浙江等省,至今各省都全体表决矣。

  自5月2日至7日,6天的日记中,周恩来将留日学生“拒约运动”的高潮淋漓尽致地记录在案。他也身在其中,积极参与聚会、发传单、写决议等,但他与来访的青年会总干事童冠贤讨论“不归国真正之方针”以及“反对派之地位”。他的修学警句“国耻纪念”,是否预示着他在思考通达的、理性的、可行的手段与办法?

  《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发端于1918年2月,先由日本提出中日共同出兵西伯利亚要求;3月中日磋商,并于3月25日在东京换文,5月16日签订陆军的,5月19日签订海军的;9月25日中日两国政府还有一个关于处理山东省各问题在东京正式换文,亦被称为“山东密约”,日方称为“山东善后协定”,密约在1919年巴黎和会时被公诸于世。日本拉拢北京政府签订军事协定,旨在获取出兵北满、外蒙古的借口,借援俄之名,占领贝尔加湖以东广大地域,以要挟俄国割地并让渡中东铁路,后面还有染指山东省等;段祺瑞则借参战,向日本借得巨款,编练参战军。换文引起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身在日本留学的学子们得悉首先发难:以第一高等学校王希天为首,加上早稻田大学张瑞峰、庆应大学张涤非等骨干,鼓动各省留日学生派代表先期归国反对签约,并与国内各界拒约声浪会合在一起,声势浩大,是为一年后的1919年五四运动的先声、预演。

  五月九日,星期四。

  (眉头格言)不辱其身,不违其亲。(明仁孝明文皇后)

  留东生李国英、张光亚等十八人发布《罪言》文,署名“南华生等十八人”,经人调查为李国英等所为。

  江苏先发队有宣言书。希天发布至神户可购船票事。

  救国团宣布李国(英)、张光亚等罪状。

  今日留学生监督集各生活上同乡会会长、各同窗会会长议阻止全体学生归国,聚讼纷纭,不得要领。监督先退匿,不复出。众乃假其地议联合救国团事。

  五月十日,星期五。

  (眉头格言)学者当以日策进,以月维退。(罗信南)

  今日庆应大学表决停课,全体归国。救国团宣布桂乃瑾、徐冠、周发荣三人罪状。湖南同乡会宣布明大周罪状。往北京先发队寄血书于此间同人。……

  本月二号,由烟台出港之船,有国人彭翼仲蹈海而死,其绝命诗云:“霹雳一声中日约,亡国何必贪生。”彭君于洪宪帝制时向被诬,此次愤慨乃就义,不顾身家,忿然长逝矣!

  在《学校日记》中,我们读到了广大留日学生在“拒约运动”中,既要同日本政府当局和段祺瑞政府当局的高压和利诱进行抗争,而且还要同留学生中极少数败类的破坏、阻挠行为作斗争。周恩来在5月10日的眉头印制的格言“学者当以日策进,以月维退”的“退”字上画了两个圆圈,强调不能退!

  自5月9日至10月21日,周恩来致信王希天、张蓬仙、吴涤愆25封,接他们来信18封,其中专门致归国的王希天信5封,接王信5封。周恩来大力支持王希天等“拒约运动”主干人物的反帝爱国行动!后来,周恩来曾深情地回忆说:“王希天早年留学日本,我去了以后,和他结为友好,我们都是留学生,我们关系很好。他到日本勤奋读书,广交朋友,不仅有中国留学生、华侨,还有日本好朋友。他在那儿交往非常广泛。”“王希天这个人有强烈的爱国心。”周恩来还称赞王希天说:“当时,我们在日本的接触过程中,我看他这个人和天安(指马骏——笔者注)、王朴山都是志同道合的东北人,是爱国者。”志同道合,正是周恩来大力支持王希天等“主干人物”开展“拒约运动”的基础。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贾茹)


 

 

 

作者:陶炳才
 
 
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 江苏省总商会

    网站备案序号:苏ICP备 07010100 号

    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 江苏省总商会 地址:南京建邺路168号10号楼 邮编:210004 传真:025-83329618 联系我们

平台建设中......

南京工商联

无锡工商联

徐州工商联

常州工商联

苏州工商联

南通工商联

连云港工商联

淮安工商联

扬州工商联

镇江工商联

盐城工商联

宿迁工商联

泰州工商联

江苏省工商联黄金珠宝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服装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餐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五金机电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房地产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玩具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石油化工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钢铁贸易业商会

江苏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

江苏省工商联建筑装饰装修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缝制设备商会

省反射保健协会

江苏省工商联省汽摩配用品商会

江苏省温州商会

江苏省MBA企业家联谊会

江苏省工商联体育产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商业行业商会

江苏省特产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