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 江苏省总商会
苏商天下
【史话苏商】“财神”范蠡为何能发迹 懂了这些规律你也可以实现财富自由
  【编者按】苏商,睥睨于汉唐,并驾于明清,独步于民国,领跑于今日中国商界。胸怀大志、身负大略;善循大局、精耕大业;谨守大义、兼施大爱;包容大气、共享大成……苏商精神与情怀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在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召开前夕,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我苏网、荔枝新闻客户端推出《史话苏商》特别策划,与历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共话苏商史,多维度呈现苏商故事,解读苏商精神,感受苏商群体在实业搏击中的创新创业精神。
  本期苏商人物:经营之神——陶朱公范蠡
  陶朱公范蠡是后世尊称的经营之神,在民间也被称为“财神”。范蠡年轻时贫穷,勾践灭吴后他看透政治,归隐江湖做生意去了。这一做不要紧,成了千古传奇。有关他的传奇数不胜数,但最能彰显他智慧的大概是他的识人。“财神”范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存在呢?
  再来一段度娘的介绍: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知道他是谁了吗?就是帮助勾践卧薪尝胆的人,后来携大美女西施泛舟而去的人。

  中国民间拜的财神就是以范蠡为原型的,因为他赚钱能力实在太强大了,范蠡“三聚三散”的历史故事流传甚广,他每到一处都能成名于天下。这位古人,在名利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以保全自身为根本,功名富贵的舍得就在这先散后聚中让我们有所体会。
  这么多金智慧又豁达的“财神”范蠡和江苏有什么关系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带着我们“史话苏商”,走近今天的历史人物——范蠡。 
  根据《史记》的记载,范蠡生平有两件大事为我们所熟知:第一件事情就是他帮助越王勾践报仇,把吴国灭掉,复兴越国;第二件大事就是在灭吴之后主动离开越王勾践,急流勇退,先后泛舟五湖,在今天的太湖流域一带,后来又到了齐地(今山东一带),最后在定陶这个地方定居,被称为陶朱公。他三次迁徙,十九年间三聚千金,但是他把这些财富散给身边的兄弟子侄、亲戚朋友,在那个时代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有近代以来的学者和古代学者评价范蠡“功名全终”,无论是功业还是人生都获得了非常美满的结局,后代人把他奉为中国商人的鼻祖。
  出将、入相、经商 慧眼识人洞察人性
  越国和吴国是春秋晚期最后崛起的两个南方大国,两国都要向北争取中原的霸主地位。先崛起的是吴国,在和越国的战争当中,吴王夫差的父亲受伤死掉,吴王夫差发誓要灭越。越国战败后,国家陷落,当时越国领袖勾践身边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大臣,文种和范蠡。越王勾践请这两个大臣出谋划策,范蠡说,治国的事情他不如文种,但是军旅战斗方面他比较擅长,于是越王勾践就把灭吴兴越的计策交给了范蠡,而把一般的内政管理交给了文种。
  《史记·货殖列传》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范蠡当时有一个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叫计然。用今天的话说,计然是一个理论经济学家,他向范蠡讲了可以致富的七种办法,包括如何防止农业灾害、怎么样聚集财富、怎么样调整经济的发展……范蠡用了其中五条,就使得越国富强起来。富强之后,越国灭掉了吴国。灭掉吴国之后,越王勾践跟范蠡谈,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辅佐,范蠡不同意,他要求离开越国。他不但自己要离开,还提醒文种,越王“长颈鸟喙”,脖子很长嘴很尖,这个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文种却选择留了下来,最终,文种因为被越王勾践怀疑,而被赐剑自杀。
  可以看出,范蠡不但有军事和政治才能、谋略,他还会审时度势。他特别懂得道家所谓的盈虚之数,非常懂什么东西可以做,什么东西不可以做,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不管是出将入相还是经商,范蠡都很会识人用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上记载了一个关于范蠡的小故事,非常有意思,特别能够看出范蠡的为人。
  范蠡晚年的时候定居在陶丘(陶地),改姓朱,大家称他为“陶朱公”。他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在楚国犯了罪,被楚王抓了,他准备派自己的小儿子去把二儿子救回来,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去“捞人”。范蠡的太太不乐意,说“长子为大”,应该派长子去。大儿子也很积极,范蠡没办法,就改派大儿子去。去之前,范蠡跟大儿子说,你到楚国的城外,找一个叫庄生的人,让他帮你疏通,这个人就住在城圈旁边,看起来很不起眼。于是大儿子拿了很多的钱,去找庄生。他把情况跟庄生一谈,庄生说,我跟你父亲是好朋友,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我来帮忙。大儿子就把钱放在了庄生那里。
  用今天的话说,庄生就是民间的隐士或者名士、高士,他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和话语权。他在见楚王之前跟家里人讲,范蠡家的钱,放在家里不许动。然后他就到宫里去见楚王了。
  庄生跟楚王讲,当前国家有自然灾害,要做一些准备,于是楚王派人把府库封了起来。封府库是一个标志性的行为,楚王一这样做,老百姓就认为楚王要大赦了,街上就传开来。庄生是想利用集体大赦的形式,把范蠡的二儿子救出来。谁知,范蠡的大儿子忽然听说楚国要大赦了,就跑到庄生家里说,这个事不需要你再帮忙了,给了你这么多钱,你能不能把钱退回来。庄生特别恼火,但是嘴上不说,就把钱退给了范蠡的长子。
  感觉受到羞辱的庄生跑到宫廷里面跟楚王讲,我听说街面上都在传您要大赦了,说您之所以要大赦,是因为范蠡的儿子犯了罪,他花了很多钱来我们国家疏通上下官员。楚王听了大怒,于是当天先把范蠡的儿子杀了,第二天再大赦。范蠡的长子只能带着二弟的尸首回家了。
  范蠡感慨说,早知一定是这样的结局。范蠡为什么当时要派小儿子去?因为在大儿子小时候,范蠡还比较穷困,大儿子也备尝艰辛,知道钱财来之不易,特别在意得失,他会吝惜财货。而小儿子出生时范蠡已经致富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儿子根本不在乎钱。派小儿子去,他能够舍弃千金之财,办成事情;大儿子太在乎钱,就办不成这件事。
  司马迁认为,范蠡的致富和他的选择、他的眼光有关系,而他的眼光又源于他洞察、洞悉人性。
  于江苏一带致富 引领苏商“诚一之道”精神
  范蠡和江苏最直接的关系,是灭吴。当时吴国主要是在今天的苏州一带,而越国主要是在会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一带,吴越争霸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争夺江南的环太湖流域的话语权和霸权。范蠡最早开始经商是泛舟五湖,在江湖之间,也就是长江和太湖一带致富,这也是他跟江苏非常重要的关系。
  中国文化特别注重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对范蠡来说,经商只是用来生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和本质。司马迁描绘范蠡作为商人的形象时,更重要的是描绘他的商业道德,而不是他致富的经验或者因由。在《史记·货殖列传》里面,司马迁给范蠡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富好行其德者也。”富了,又乐善好施,有德行,这是司马迁眼里的范蠡。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面讲,富无常法。古代致富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靠农业致富;有的靠盗墓致富,就是作奸犯科致富;有的靠博系致富,就是靠开赌场致富,有的靠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货郎摊的致富,还有靠卖浆就是卖点饮料致富;还有一种叫“马医”,马的医生,马医是个很简单、很一般的行当,因为那个时候骑马的人很多,靠给马治病就能够致富……司马迁说,没有一个行业一定能够让你致富,但他强调,想致富的人一定要在这个行当里面做到极致。他管这个叫“诚一之道”,诚是真诚的诚,一是专一的一,诚一就是用心专一。这非常能够代表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有两条,第一,利益不是最重要的;第二,要把自己所在的行当做到极致,这才是经商之道。我们回过头来看苏商会发现,江南的经济发展一直遵循这两个原则。
  苏商最大的气质是儒雅。这些豪商巨贾之家在经商致富之后不是追求扩大生产、垄断经营,而是转向文化产业,转向读书,而且一定会让自己的子孙读书。考了进士之后,他们当几年官就回家开始经营自己的产业,然后搞藏书。明清时代,江南地区出现了非常多著名的藏书家、藏书楼。扬州的盐商也是这样,他们发家致富之后还资助了很多贫困的学生去读书,然后自己建藏书楼。
  中国古代豪商巨贾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征,他们自己家里也会有分工,如果他有几个儿子,一般年龄大的儿子比较能吃苦的,就让他继承经营产业,稍微年轻一点儿子让他从小好好读书,将来通过科举起家。
  苏商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非常精致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很高。中国古代最精致的生活是在江南,而不是在广东,也不是在中原的河南地区。汉唐时代的长安城中也有很多的富商巨贾,但他们生活的精致程度远不如南宋以后江南地区的士大夫。
  两次南渡 江南崛起为中国主要的经济中心
  江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江苏环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和历史上的两次北方的“南渡”有关系,一次是西晋末年东晋的永嘉南渡;一次是北宋末年南宋之交的所谓靖康南渡。随着两次南渡,北方的社会精英迁到了南方。
  在秦汉时代,甚至在战国时代,丝绸的制造中心其中一个就是齐地(今山东省)。古人冬天穿一种服装,夏天穿一种服装,春秋天穿一种服装,虽然一年四季,但实际上服装是三类,所以叫三服官。这个地方主要从事桑蚕的养殖、种植和生产,所以齐地有“三服官”。
  四川蜀地有“锦官”。锦官主要是为富贵人家的丝绸织出花纹和纹路来,在春秋战国时期蜀锦比较出名,到秦汉时候更是出名。2000年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可能是在四川或者在齐地,偏西偏北方向,东南地区相对比较落后。但是随着两次南渡,北方的精英人物迁到南方来,到了南宋甚至明清时代,江南地区的丝织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的支柱型产业,环太湖流域尤其是苏州、杭州的丝织业相当发达。
  中国主要的经济中心是在江南地区,看看这些例子:比如苏州、杭州、南京折扇;比如竹雕,古人写字的时候,为了防止衣袖沾上墨水,会做一个臂搁,相当于一个小的尺子,苏杭地区有一种留青竹雕,把臂搁雕得非常漂亮、玲珑剔透;比如扬州刻书,康熙皇帝刻全唐诗一定要在扬州刻,因为扬州技术比较发达;比如玉器,苏州一直是中国明清时代玉器生产的中心;比如实木家具,明代以后,随着南洋的开放,海外的红木硬料开始进入中国,苏州成了家具生产的中心;比如《红楼梦》里面写到几个重要的城市,苏州、扬州,还有金陵(南京);比如清朝织造馆,“江南三织造”即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杭州织造……(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 江苏省总商会

    网站备案序号:苏ICP备 07010100 号

    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 江苏省总商会 地址:南京建邺路168号10号楼 邮编:210004 传真:025-83329618 联系我们

平台建设中......

南京工商联

无锡工商联

徐州工商联

常州工商联

苏州工商联

南通工商联

连云港工商联

淮安工商联

扬州工商联

镇江工商联

宿迁工商联

泰州工商联

江苏省工商联黄金珠宝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服装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餐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五金机电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房地产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玩具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石油化工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钢铁贸易业商会

江苏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

江苏省工商联建筑装饰装修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缝制设备商会

省反射保健协会

江苏省工商联省汽摩配用品商会

江苏省温州商会

江苏省MBA企业家联谊会

江苏省工商联体育产业商会

江苏省工商联商业行业商会

江苏省特产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