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第一!江苏9家企业入选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案例集
来源:经济处,苏商天下
日期:2023-07-19
7月11日,全国工商联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2023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大会”。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成员,500强民营企业代表,有关省、市工商联、新闻媒体300余人参加大会。我省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成员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代表参加大会。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李兰翔带队参会。
大会发布了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案例集,134家企业入围,其中,江苏省民营企业有9家,在全国各省份中入选数量位列第一。发布案例展现了我国民营企业转变传统发展思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节能降碳、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的大量探索。
大会还宣读了《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倡议书》,举行了“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启动仪式等活动。全国工商联发起成立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旨在发挥联盟的规范自律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案例集
江苏入选企业做法简介
(一)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有的以“芳烃、烯烃”双链驱动,在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基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态环保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功能性纺织新材料等领域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团。盛虹集团是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企业。
盛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开通道。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生产体系。通过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实施了一大批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了绿色车间、绿色园区、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各产业板块全覆盖。二是聚焦新能源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产业集群。着眼国内市场需求及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规划建设了三大百万吨级新能源材料项目,创新打造全球首条“二氧化碳制新能源材料”产业链项目,创造出一条“变碳为宝”的绿色新路径。三是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全产业链格局。积极布局“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上下游企业之间“大数据联通”,建设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搭建一个从纤维到终端产品透明可信的可追溯平台,制定了中国自己的绿色纺织品行业标准体系,走出了一条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纽带,互联互通、共生共赢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二)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起步于光纤通信,2002年迈入智能电网,2011年布局新能源,2020年产品出口160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实现“一带一路”全覆盖,现已形成新能源、海洋、电网、通信、新材料等多元化产业格局。中天科技是中国企业500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中天科技顺应清洁低碳新经济秩序,不断提升制造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一是以创新驱动“碳减排”工作落地,积极探索实践绿色转型。倾力拓展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绿色项目建设,紧盯“双碳”赛道前行,紧盯产品绿色制造每个环节,“双碳”行为成为全员自觉。二是发布“中天科技绿色制造(GLCM)行动方案(2021-2030)”。全面落实绿色制造工作部署,围绕产品与服务全生命周期,坚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打造绿色供应链,优化能源消费和产业发展结构。三是启动碳税倒计时。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CBAM),也被称为碳边境税或碳关税,将于2026年正式起征。为深入践行绿色低碳制造,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抢占优势,2022年3月12日,中天科技举行碳税倒计时揭牌仪式,倒逼集团上下锚定“2030年碳达峰、2055年碳中和”的目标,统一思想、促进共识,坚定前行。
(三)沭阳亚森同汇实业有限公司
沭阳亚森同汇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各种规格中(高)密度纤维板、功能板产品生产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通过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FSC森林体系等相关体系认证,荣获江苏省中(高)密度纤维板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荣誉称号。
亚森同汇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企业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将绿色发展要求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各环节。一是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始终把将生态环境效益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成立由董事长担任组长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把生产、采购、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全部纳入,设立专职部门专项督查考核环保和绿色发展情况。二是采用先进工艺,推进绿色制造。选用国内外先进设备,使用低能耗高精度铺装、连续热压、机械化中间贮存、高精度砂光等技术,产品物耗、能耗低。三是运用绿色发展技术,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为原则,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充分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社会提供资源等功能。四是运用先进环保技术,实现超低排放。持续推进“绿色企业”创建工作,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控制新技术,建设干燥尾气、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超低标准排放。
(四)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光伏核心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新能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光伏产业链电池制造环节的头部企业,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以及环境管理、质量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相关体系认证。
润阳新能源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创新发展环保科技产品,提倡并践行绿色制造推动企业发展。一是加强管理,注重绿色发展。按照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进行环境改善,通过合规性评价,确保公司环境达标排放。二是制定环保管理制度,促进绿色发展。建立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设立安环管理部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环保工作。建立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健全安环管理台账和资料,制定企业污染减排疾患、环境应急管理等制度。三是全方位落实环保措施,推动绿色发展。采用绿色低碳措施,大幅提升清洁生产水平,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产生量,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四是完善设施设备和监测监控手段,支持绿色发展。公司自行监测手段采用自动监测+手动监测,监测内容多、监测频率较高,并委托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委外检测。五是推行数字化转型,引领绿色发展。2018年即开始建设高效电池片智能制造工厂,在推行全厂智能化、自动化方面位居行业前列。通过关键智能制造技术装备自动化控制,实现了跨车间的自动化输送及模块化、智能化生产,实现传统人工转运方式向流程化自动转运模式的转变。
(五)南通海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海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铝电极箔行业领军企业,总部位于江苏南通。海星股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江苏省“隐形冠军企业”等,连续24年入选“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综合实力排名国内第一。
海星股份不断加大“节能环保”绿色改造的投入,通过自身研发及引进先进的技术等路径,积极推进绿色化改造。一是膜技术应用,实现降本增效。为减少酸类采购及排放,最大化地循环利用,先后引进超滤、渗析膜、电渗析膜,以及蒸馏膜技术,实现生产酸提纯回收和减量,实现资源化合理利用。二是高效推进节水,达成减污降耗。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和开展用水审计工作,委托资质单位进行节水型企业评价工作,将节水指标作为管理人员关键绩效之一。实施多项节水技改,研发多项水洗替代技术,有效降低工艺用水单耗。三是推动节能改造,促进绿色转型。采用六西格玛工具有效助力公司能耗下降,推进变频等低能耗新技术设备的替换使用,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余热利用技术,实现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四是树立绿色采购理念,建立绿色供应链。通过采购控制、采购检验、建立绿色供应链等对原辅材料进行严格把控,优先采购环境友好、节能低耗和易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原材料、产品、服务,推动供应商共同构建绿色供应链。
(六)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
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是一家专业从事镍铁合金冶炼、不锈钢冶炼、热压延、冷压延生产与销售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年艰苦创业,已成为综合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并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等榜单。
江苏德龙秉承可持续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理念,将绿色、安全、先进制造、低成本的意识贯穿于整个生产流程。一是将生态环境效益纳入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所有项目都有合规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环保手续,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使用国家限制或淘汰的技术、设备、原辅材料,不生产国家限制或淘汰的产品。二是设立环境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有关节能、减污、降碳、环境风险防控,以及绿色供应链的制度建设、实施、考核和奖励等工作,拥有完善、先进的污染处理设施设备和监测监控手段。三是废气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等节能环保投入资金较大。如2021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1349.36亿元,企业节能环保投入就有17.54亿元,占比达1.3%,其中工业废气、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分别是11.36亿元和0.35亿元。
(七)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致力于现代中药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现代智能化大型企业集团,也是推进中药国际化最深入的企业。康缘药业作为创新中药领军企业,荣获了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等一系列国字号“金字招牌”。
康缘药业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积极探索本企业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一、践行绿色战略,实施全过程治理。产品工艺研发采用无害化、低污染化等设计理念,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工作,注重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对外排污染物进行自动化在线监测,实现实时管控。二是坚持高质发展,打造“绿色智能工厂”。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投资4.8亿元建成行业首个中国智能制造工厂,实现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精准制造,构建了中药绿色制造发展和标准新体系。三是开辟生态路径,助力绿色生产。建立数万亩的规范化药材种植基地,从源头上保证绿色中药。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向供应商制定了包含有害物质使用、可回收材料使用、能效等环保要求。四是深化“三废”治理,实现节能减排。采用先进的板式浓缩机组、地源热泵等设备和技术,降低电力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校企协同创新,研发实施一系列绿色催化技术,使废气收集和排放均达到90%,废水梯级回用率达30%以上,实现有机废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的再利用。
(八)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
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轿车化水平打造的皮卡生产基地,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规划产能10万台/年,于2015年正式投产。扬州江淮公司总装生产线是国内领先的高自动化总装生产线,安全低噪,整体工艺先进,节约能源,提高效率。
扬州江淮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技术节能为主,管理节能为辅,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一是从节约能源入手,实现降耗减排。充分利用厂房屋顶和车库等空闲的或难以利用的空间,建设分布式6.5MW光伏电站,推进可再生能源使用和节能降排;充分利用余热,新增两套余热回收装置,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发挥变频控制优势,研发节能控制设备,实现液压机能耗下降。二是引入清洁工艺,注重源头治理。健全生态环境管控常态长效机制,严守“三线一单”,坚持源头防控、过程管治、末端惩治相结合。采用静电喷枪,提高油漆利用率,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进行锅炉低氮改造,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喷涂机器人增加油漆输送小系统,减少溶剂和纯水消耗;推进加料系统自动化改造,减少磷化渣的生成。
(九)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
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封测的企业,由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投资组建。经过多年发展,长电科技提供产品开发及认证,以及从封装到成品测试及出货的全套专业生产服务,通过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相关体系认证。
长电科技秉承“求实创新,同创绿色长电”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一是在生产工艺环节实现节能减排。回流炉采用特有的专利技术精确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减少氮气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加装活性炭吸附设备改进废气处理系统,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废气排放量。污水处理系统实行“雨污分流”,雨水、废水分类处理、达标排放。二是企业环境管理规范严谨。制定了环境管理监测制度,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展监测,建立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监测记录台账,按照公司制定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应的控制程序文件严格进行内部管控。三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先后开展了2轮清洁生产审核,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物料及能源浪费,提升员工安全与环保意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